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教育 >> 理论研究 >> 正文

创业能力及其构成

2016年03月21日 18:38  

 

   创业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语义学的角度,“enterprise(创业)”,《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为:①事业,计划(尤指困难的或需要勇气的);②事业心,进取心,勇气,胆量;③参与计划,企业活动,经营企业单位、公司、商号、商行。王同亿主编的《英汉辞海》则解释为:①计划或设想,对于干一件事的计划或设想;②冒险、事业、工程,尤指艰巨复杂的或有很大风险的事业;③企业(单位),尤指商业组织,有一定目的的活动或活动方式,探索精神、事业心、进取心、胆量等。关于能力的界定则是众说纷纭。比如,“Ability”是指智力或体力上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常用来表示“执行某种行动的技巧,包括复杂而协调的动作和理智问题的解决”。“Capacity”表示能干,侧重指人的潜在能力,多指才智,尤指接受与领悟能力。“Capability”表示容量,多指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也指本身具有、尚未发挥的潜在能力。“Competence”表示竞争力、胜任,侧重指令人满意的业务能力与水平,达到胜任某项工作的要求。学者对于创业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从创业主体的类别来看,创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个体创业能力、团队创业能力和企业创业能力。个体创业能力指个体创业者所拥有的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带来创业绩效的综合能力。团队创业能力是团队中个体成员创业能力的集合,是团队创业所需的知识、原则、技能、行为和概念,以及团队成员为了实现这一特定目标所持有的相应态度。公司创业能力是组织内多种因素(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利于组织内整体创业行为成功实现的程度和水平,是公司超过对手的、持续的创新能力[1]。在研究创业能力时,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创业胜任力(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创业胜任力”最早由Chandler和 Hanks于1993年运用于他们的研究中,并把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创业胜任力被看作是创业的核心能力[2]。创业胜任力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人们在研究创业能力时更加集中指向对于创业成功更为关键的那部分能力,更加关注创业能力的产出。正是在这一层面,创业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明确提出,一所新企业最终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头的创业者及其创业队伍的才能和行为[3]。Lumpkin和 Dess则提出创业能力主要表现为创新嗜好、风险偏好、先于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能力[4]也是受此启发,中国学者把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联系起来理解,认为创业能力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相关的概念,表明了在企业家精神指引下管理企业的方法、实践以及决策风格等,是企业家精神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创业能力可以用创新嗜好、风险偏好、先于竞争对手积极行动的能力这三个维度来测量,因此创业能力表明的是企业家的一种文化、行为方式和风格[5]。循着以上的研究脉络,本文将创业能力定义为创业主体所拥有的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的技能和能力的综合。创业能力不同于创业者的能力,它是创业者能力中有助于创业的能力集合。创业者的能力范围要宽于创业能力。 

高能力水平的主体却并不一定拥有高水平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强调利于创业成功和促进创业企业成长的作用。

   创业能力也不同于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强调其对创业绩效的强正关联性,创业能力仅强调与创业绩效的关联性,二者与创业绩效的关联性程度不同。围绕个体创业能力,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维度与指标。

迄今为止系统全面研究创业者素质与能力的学者首推上文提及的杰弗里·蒂蒙斯,他在其论著《创业者》中,不仅通过访谈、文献梳理等方法,归纳了创业者所具有的特殊品质,而且指出了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两大方面的能力。Chandler用创业者自我评估的方法分析和构建了创业能力及其指标,他认为个体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三个角色的工作,即创业的角色、管理的角色和技术职能方面的角色。

创业者需要具备相关的能力以顺利履行上述角色的责任而获得良好的创业绩效。此外,与美国整个社会旺盛的创业活动相一致的是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其实践导向课程偏重培养现实的创业能力,从而有助于我们按图索骥,通过其课程模块了解创业能力的构成。如百森商学院联合教育机构、政府、非营利组织等一起设计开发了旨在培养企业家的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体系聚焦于创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涵盖了从创业初始阶段的“机会识别能力”到企业发展竞争阶段的“商业才智”等方面。

 

[1] 张霞.基于创业企业成长的创业能力转化机制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77-80.

[2]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8.[3] [美]杰弗里·蒂蒙斯.创业者[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LUMPKIN G T,DESS 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it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135-172.

[5] 龙勇,常青华.创业能力、突变创新与风险资本融资关系———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3):65-71.

 

作者: 高桂娟 

上一条: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 下一条:创业教育:既是“学问之道” 更是“成人之道”

关闭